特斯拉降价,看破不能说破?
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拉降权威,破不破专业,拉降及时,破不破全面,拉降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破不破
来源:北京商报

鲇鱼效应的终点,绝不是拉降市场里只剩下一条鱼。
评论员丨陶凤
编辑丨汪乃馨
这段时间,破不破有关特斯拉降价的拉降讨论走向两种极端。
面对特斯拉降价潮,破不破网络上存在这样的拉降观点,价格战是破不破一种企业经营策略无可厚非,降价对老百姓一本万利,拉降而理性剖析背后复杂的利害关系,反而被抨击“站在消费者对立面”“没事瞎操心”。
价格战一定是伤人伤己的,别的车企被伤自不待言,特斯拉自己也承认利润变薄,但它要的就是销量。

从短期看,降价确实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眼前的实惠。但从产业发展的长远利益看,这种实惠的代价未免太高,风险太大。
价格战之下,车企压力骤增,原有研发、销售规划可能被打乱。乐观的预期是极限施压下的hold住阵脚,那些杀不死我们的会让我们更强大。
但制造业在当下是如此的重要,这种非对称的降价压力下,另一种可能是,在尚不足以完成技术突破的周期里,特斯拉急速占领市场,国产新能源车被逼到角落,面临生死存亡。
五年前,特斯拉上海建厂实现国产化,被视为检验中国新能源车竞争力的试金石。我们之所以乐见特斯拉入华,是“培养”对手,不是“团灭”友商。

作为全球规模最大,也是竞争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一定是竞争充分、百花齐放的市场,而不是通过没完没了的价格战,完成市场收割,最终沦为被寡头支配的市场。
中国新能源车发展,在政策和市场导向之间,理应是市场多一点。鲇鱼效应可以有,但鲇鱼效应的终点,绝不是市场里只剩下一条鱼。
商人不做赔本的买卖,聪明的马斯克更不会。越来越频繁的降价,表明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更为激烈的竞争,应对市场环境发生的变化,它不断地以价换量,品牌光环随之减退。
特斯拉曾是众多电动车初创公司的“爱豆”,彼此身份市场地位相差悬殊。但现在,特斯拉成为中国电动车企业的“假想敌”。

在贴身肉搏中,相比特斯拉的固执己见,国内车企更“懂”中国市场和消费者,他们正从各个角度入手,挖掘差异化竞争点。在电池续航、充电速度和智能座舱等指标上狂轰滥炸,让特斯拉科技卖点不再一枝独秀。
没了科技杀手锏,马斯克也只能拼规模。今天的特斯拉热销车型有限,Model 3发布至今已进入七年之痒,销量显露疲态。既没有“车海战术”产品线单薄,又在功能丰富性方面相对逊色于中国车企。

特斯拉的应对策略之一就是利用成本优势,通过降价抢占其他国产品牌的份额。价格屠夫挥刀而来,造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混乱。混乱是阶梯,这是权游的名言,或许特斯拉也深谙这一点。
不做低端价格战的簇拥者,维护汽车行业健康发展,是新能源车细分赛道走向成熟,实现优胜劣汰的理性自觉。

对特斯拉的降价算盘,看破没有不能说破的道理。走过百年,汽车产业发展的主线是理性有序,时代洪流更钟情于长期主义者。
在混战的胶着期,若小品牌被淘汰、大品牌被削弱,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长久之计必是巨大损失,对于消费者而言也毫无益处。
所以,我们坚定地站向自主品牌一边,就是对其成长关键期的本能呵护。当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涌向自主品牌,这种双向奔赴才能共同成就更多更好的自主品牌。
到底是中国更需要特斯拉,还是特斯拉更需要中国?答案未必是前者了。而我们更需要一个“他者”的特斯拉,还是无数个自己的“特斯拉”,答案一定是后者。
图片丨北京商报、特斯拉官网截图、视觉中国、壹图网、新浪微博截图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diffusioncd.com/xinwen/25793.html相关文章:
- 华虹半导体(01347.HK)订立两份工程总承包合同 总代价超95亿元
- 行军九日思长安(没有酒的九月九——《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》(岑参,初一上册7))
- 足球加(李玮锋:希望男足也能像女足姑娘们一样,给中国足球加把火)
- 苏州天池山(苏州天池山风景区容易忽略的景点)
- 东西问丨郑奕:博物馆如何打破东西方文明的“次元壁”?
- 蒋劲夫退出娱乐圈(蒋劲夫退出娱乐圈?是为了出国深造,还是在演艺圈混不下去了?)
- 美国的大学排行榜(2022-2023年美国前10名最佳大学)
- 股票市值(上交所股票总市值28万亿 排名全球第4位)
- 王一鸣:适当降低按揭贷款利率 促进房地产市场销售增长
- 苦情电视剧(5部催人泪下的民国苦情剧,全看过的都该是叔叔阿姨了吧?)
